优秀的编程知识分享平台

网站首页 > 技术文章 正文

关于公差的补充说明(二)

nanyue 2024-12-04 14:24:36 技术文章 8 ℃

跳动公差与其他形位公差的关系:
一、径向圆跳动与同轴度的关系:
径向圆跳动:是指圆柱体的同一横截面内,实际表面上各点到基准轴线之间距离
的最大变动量。
同轴度:是指被测轴线对基准轴线之间的位置变动量。
从以上定义中可以看出,两者控制的要素不同,公差带形状不同,对零件的使用
功能控制也有差异,但是二者之间又有密切的联系。
1:径向圆跳动包含了圆柱面的圆度误差和某个横截面内的轮廓中心线对于基准
轴线的偏离程度,这个偏移量相当于其同轴度误差。
2:当圆柱面存在径向圆跳动误差时,其同轴度误差可能较小,这个时候,它主
要反映出了此圆柱面的圆度误差;但是,在通常状况下,同轴度误差都是远大于
圆度误差的。所以,径向圆跳动公差可以同时控制同轴度和圆度误差。由此,我
们可以知道, 如果径向圆跳动公差所限定的同轴度误差已经能够满足工件的使用
工况时,则不需要单独给出同轴度公差;反之,如果对于同轴度公差有更高要求
时,则需要单独给出。
3:应当指出,在工程实际应用中,由于径向圆跳动公差的检验检测比同轴度检
测方便,通常应优先使用径向圆跳动公差项目取代同轴度公差来控制同轴度;而
且,在精度要求不是特别高的或者工件无特殊工况时,很多时候,质检部门也被
允许使用检测跳动的方法来检测同轴度误差。
二、端面圆跳动与垂直度的关系:
我们知道:端面圆跳动同时反映出端面任何圆周上各点沿轴线方向的位置变动
量,和所检测的圆周对于基准轴线的垂直关系。注意,这种垂直关系与整个端面
相对于基准轴线的垂直度是有区别的, 因为整个端面的垂直度还包含有平面度误
差在内。
所以,在工程应用中,如果使用端面圆跳动公差代替端面垂直度误差时,应当注
意:
1:如果工件有相对较高的使用要求时,需要给出端面平面度公差或者使用端面
全跳动公差;
2:端面圆跳动公差代替垂直度公差时,会降低垂直度精度;
3:端面圆跳动测量方法较为简单,如果垂直度要求不高时,可以优先选用端面
圆跳动公差要求代替垂直度公差要求。
三、圆跳动与全跳动的关系:
1:圆跳动只能反映工件的一个测量截面内的被测要素误差,不能反映整个表面
的精度偏差;
2:全跳动与圆跳动都是基于测量方法提出的具有综合控制功能的公差项目;
3:径向全跳动能控制圆柱体的轴线直线度、圆柱度、表面素线直线度并包含径
向圆跳动项目;
4:在对零件功能要求较高时,才使用全跳动公差项目。
四、径向全跳动与圆柱度的关系:
径向全跳动与圆柱度都是一项综合控制性能指标,他们的公差带形式基本相同,
但二者控制作用有区别:
1:圆柱度的两个同轴圆柱面件的公差带是浮动的,径向全跳动的公差带是与基
准轴线同轴的两个圆柱面之间的区域,公差带是固定的;
2:只有在公差带的位置误差时,全跳动公差才可以控制圆柱度误差;
3:有高精度要求的轴、孔,使用圆柱度公差比全跳动公差更为准确;
4:径向全跳动公差检测比圆柱度公差检测方便,所以,一般情况下,可以使用
全跳动代替圆柱度。
综上所述,跳动公差是基于测量方法所引入的两个公差项目,所以,在很多时候
可以使用跳动公差代替其相应控制的公差项目以方便检测检验。
形位公差值的规律:
鉴于初级工程师、设计师对于形位公差的理解困难,现在总结了一些形位公差中
的“公差值标注规律”,便于大家判断公差标注的正确与否:
1:形状公差值小于位置公差值;
2:圆柱度公差值小于全跳动公差值;
3:垂直度公差值小于端面圆跳动公差值;
4:同轴度公差值小于径向圆跳动公差值;
5:圆度公差值小于尺寸公差值的一半;
6:圆度公差值小于圆柱度公差值,小于素线直线度公差值;
7:轴线直线度公差值小于素线直线度公差值。
当然,以上的所谓规律只是作为一种临时判断正误的方法,不能替代公差知识积
累和工程实践,请诸位注意。
顺便说一句,在工程实践中通常还有这样的一种状况,就是当工厂在制作只
有一套零件的非标件时,加工人员通常会忽视图纸给定的公差要求,而是采用配
合加工的办法——即以一件为基准, 加工另一件的配合尺寸——来满足装配要求
以降低加工难度。这种状况的结果是设备运行正常则没有问题,如果其中一个零
件出现损坏,则其他与之配合的零件都必须换掉。如果配合零件不多,成套替换
成本较低、技术难度较小,通常也可使用这种方法来降低加工难度和成本。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