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在下半场比赛第64分钟连续换上了4名主力,但索肖的曼联并没有完成反扑,最终客场1-3输给了莱斯特城。从比赛的实际内容来看,欧联杯远征米兰消耗巨大的情况下,球队多个位置进行的轮换带来的结构性混乱是十分明显的,从马蒂奇登场之后的布阵体现的最为明显。而且,让莱斯特城的优势得到了全方位的发挥。
当全力反扑的曼联被对手利用定位球攻入第三球之后,比赛的胜负已经没有了悬念,曼联最终无缘足总杯四强。
【出场阵容】
曼联:26-迪恩-亨德森、29-万-比萨卡、2-林德洛夫、5-马奎尔、27-特莱斯(64’23-卢克-肖)、6-博格巴(64’39-麦克托米奈)、31-马蒂奇(64’18-布鲁诺-费尔南德斯)、17-弗雷德(84’19-迪亚洛)、34-范德贝克(64’7-卡瓦尼)、9-马夏尔、11-格林伍德
替补未登场:1-德赫亚、33-布兰登-威廉姆斯、38-图安泽贝、21-丹尼尔-詹姆斯
莱斯特城:1-舒梅切尔、3-福法纳、6-乔尼-埃文斯、4-瑟云聚、11-奥尔布莱顿、25-恩迪迪、8-蒂莱曼斯、27-卡斯塔涅、17-阿约泽-佩雷斯(73’26-普拉特)、14-伊希纳乔、9-瓦尔迪(83’20-乔杜里)
替补未登场:12-丹尼-沃德、18-阿马泰、24-南帕利斯-门迪、28-富克斯、33-卢克-托马斯、46-戴利-坎贝尔、38-勒沙贝拉
【无奈轮换带来的结构性调整,隐忧十分明显】
由于曼联此前遭遇到较多的伤病,带来了中前场的大面积疲劳。即便是伤员开始逐渐回归,但频密的赛程又让曼联的消耗异常的大。上周中客战米兰,曼联最终1-0取胜对手以2-1的总比分晋级,但此番面对莱斯特城,作出轮换是显而易见的。
特莱斯、马蒂奇、范德贝克三名替补球员的首发,给曼联的“固定”框架带来的影响是左侧没有了配合机动性、前腰没有了创造性的传递、中场派遣马蒂奇带来的是弗雷德位置的“不适”。
其中造成影响最大的是马蒂奇。
图1:马蒂奇的移动能力缺失,让曼联在后场面对逼抢时很难打出空间
面对莱斯特城的高位逼抢,曼联开局阶段的出球组织不畅,核心问题还是在中卫身前、边后卫内线区域没有足够的接应。这种接应,不是上图中靠近万-比萨卡的弗雷德,而是马蒂奇。只要马蒂奇能适度向远端位移,就会拥有更好的接应空间。
图2:曼联进攻组织出现问题的标志性片段
马蒂奇的这种“站位”踢球,究竟是战术安排(忌惮对手的守转攻速度,希望能第一时间进行保护),还是他自己的选择,只有教练组与球员自己明白。
【罗杰斯的针对性打击:适度放空马蒂奇,打击弗雷德奏效】
左侧没有卢克-肖,曼联的推进就缺乏那种配合性的冲击,因此,特莱斯上半场比赛的持球空间还算“舒适”,这一点同样发生在马蒂奇身上。罗杰斯的限制重点,是博格巴与弗雷德。
图3:莱斯特城前场逼抢时的限制重心有“区别”
阿约泽-佩雷斯紧跟弗雷德,而弗法纳的前提与回跑的队友能形成对博格巴的局部限制。众所周知,博格巴具备体格,单点爆破能力出色但受限于高大体格,在面对包夹时很容易被限制。这时候,马蒂奇在特莱斯水平的横向位置,局部很好的接球空间,这种区别对待,罗杰斯展现出了他的针对性。
只是,这种针对性的伤害在于弗雷德的短板。
弗雷德的跑动能力出色,而且如今已经有一定的缠斗能力,只是,受限于体格、速率与平衡性,他在受压情况下很容易出现问题。而且,他在此前有限的出任右后腰时,左后腰是博格巴。博格巴是持球组织的强点,弗雷德会得到接应与策应的空间,此前3次与马蒂奇搭档并出任右后腰的弗雷德,都踢得别扭而且表现下滑明显。
图4+5:弗雷德在背身受压情况下连续出现问题
上图4中,弗雷德接队友发出的界外球后作出的技术动作,应该是完成摆腿转移,但是被莱斯特城快速的身后上抢断球并最终形成射门,然后被马奎尔挡出;上图5中,马蒂奇与弗雷德之间的距离太近,而且马奎尔的分球直接将弗雷德与皮球一起送进了“口袋”,在受压局面下弗雷德回传出现巨大失误,导致丢球。
【隐忧正好成为莱斯特城优势的发挥基础,大坑已经难平】
莱斯特城的阵地进攻也存在短板,他们的优势是快速的守转攻。
更为关键的是,麦迪逊与哈维-巴恩斯受伤之后,莱斯特城的343阵型已经逐渐变为3412,前腰位置上是一个创造力有缺失但跑动与对抗能力更强的阿约泽-佩雷斯。而且,当瓦尔迪、伊希纳乔交替拉边吸引曼联的中卫或边后卫的时候,他们中路的冲击配合会更有侵略性。
弗雷德与麦克托米奈成为主力后腰,就是存在防守时的跑动覆盖与体格对抗,从目前的人员结构来看,一旦麦克托米奈不在,弗雷德一个人完成不了工作。
图6+7:莱斯特城的冲击与曼联腰位的问题
两个gif,一个是第二个丢球,一个是第一个丢球前的防线抗压。相同的问题:刚刚伤愈的范德贝克无法提供保护覆盖;莱斯特城拉开宽度之后曼联双后腰距离较远;马蒂奇被针对性的冲击。
【聊点白话】
1、64分钟的时候连换4人,曼联实现了主力阵容的配置,运转开始流畅。而本场比赛出现问题的弗雷德,表现是肉眼可见的回归“正常水准”。可以说这是主力框架的支撑,但更能说明其他。
2、30岁以上的老将在拼下新合约之后,因为身体与心理欲望的下降带来的表现下滑在很大程度上说是常态,本赛季英超有多名硬实力出色的老将都呈现出了这种问题。马蒂奇此前通过表现赢下新合约之后,他如今的问题已经比较明显,本场加上欧联杯首回合对阵米兰、联赛对阵水晶宫、欧联杯次回合对阵皇社,因为他带来的连锁负面反应都足够大。赛季结束后友好分手,可能是必然。
3、认可索肖的“曼联就该赢下所有比赛”的理念,但如今的阵容结构下,他更应该学会取舍。足总杯出局,带来的负面影响肯定有,而且经过舆论的发酵可能会比较大,但对于球队联赛保住第二获在欧联杯“单线杯赛”上进行尝试,有好处。等到具备了曼城或切尔西的阵容结构时,索肖再将“老曼联”的比赛态度带回来,可能会更好。
4、纯个人观点,格林伍德的这个进球来得正是时候,全方位提升的他需要进球去巩固;伸手要球次数大幅度下滑的范德贝克,如今的自信与状态都跌入低谷,较为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