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条件语句
程序一般是按顺序一条一条往下执行,但正如我们的生活,总是要做各种各样的人生选择。所以就得设计一些条件语句,来按照不同的条件选择不同的执行过程。
Python条件语句是通过一个或多个条件组合的结果(True 或者 False)来决定执行的代码块。
可以通过下图来简单了解条件语句的执行过程:
7.1.1 if 语句
Python中if语句的一般形式如下所示:
if 条件1:
语句体1
[elif 条件2:
语句体2]
[else:
语句体3]
· 如果 "条件1" 为 True 将执行 "语句体1" 块语句
· 如果 "条件1" 为False,将判断 "条件2"
· 如果"条件2" 为 True 将执行 "语句体2" 块语句
· 如果 "条件1" 和"条件2"都不成立,则执行"语句体3"块语句
· 也可以只有“条件1”,表示只对一种情况做出判断并处理。
Python 中用 elif 代替了 else if,所以if语句的关键字为:if – elif – else。
总结:
l 每个条件后面要使用冒号 :,表示接下来是满足条件后要执行的语句块。
l 使用缩进来划分语句块,相同缩进数的语句在一起组成一个语句块。
l 在Python中没有switch – case语句。
例:
n= float(input("请输入一个数: "))
if n <0:
print("这是一个负数")
elif n>0:
print("这是一个正数")
else:
print("你输入的是零")
7.1.2 if 嵌套
如果条件很多,可以层层递进、嵌套,把 if...elif...else 结构放在另外一个 if...elif...else 结构中。
if 表达式1:
语句
if 表达式2:
语句
elif 表达式3:
语句
else:
语句
elif 表达式4:
语句
else:
语句
例:
# !/usr/bin/python3
num=int(input("输入一个数字:"))
if num%2==0:
if num%3==0:
print ("你输入的数字可以整除 2 和 3")
else:
print ("你输入的数字可以整除 2,但不能整除 3")
else:
if num%3==0:
print ("你输入的数字可以整除 3,但不能整除 2")
else:
print ("你输入的数字不能整除 2 和 3")
执行后输出结果为:
输入一个数字:89
你输入的数字不能整除 2 和 3
7.2 循环结构
除了上述条件结构的语句会让程序出现分支转折,还有一类循环结构的语句,也会使得程序打乱顺序,重复执行设定的代码段。
简易流程图如下:
7.2.1 for 语句
for循环的一般格式如下:
for <循环变量> in <计数范围>: <循环语句体1> [else: <语句体2>]
当循环变量在计数范围内时,重复执行循环语句体,否则执行语句体2,esle可以不用,在计数结束后,直接退出循环体。
例:计算1~50之和
sum = 0
for i in range(50):
sum += i
print(sum)
执行结果为:1225
7.2.2 while语句
一般语法格式:
while 判断条件:
执行语句
……
表示如果判断条件为真,则反复执行执行语句,如果条件不成立了,则跳出循环体。
while多用在不能确切认定次数的时候。
例:
sum = 0
i=0
while i<50:
sum += i
i+=1
print(sum)
7.2.3 break语句和continue 语句
两者都可以临时打断正常的循环。区别是:
break 语句直接跳出 for 和 while 的循环体。剩余的循环体语句将不再执行。
continue 语句则只跳过当前循环体中的剩余语句,然后继续进行下一轮循环。
例1:
n = 5
while n > 0:
n-=1
if n == 2: # 如果n等于2,那么直接退出while循环体,执行最后一条print语句。
break
print(n)
print('循环结束。')
执行结果为:
4
3
循环结束。
例2:n = 5
while n > 0:
n -= 1
if n == 2:
continue
print(n)
print('循环结束。')
执行结果为:
4
3
1
0
循环结束。